大慶票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| 中華票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| 兆豐票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|
國際票券股份有限公司 | 萬通票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|
民國60年以前,國內金融以傳統的公營銀行體系為主,隨著經濟發展由進口替代轉型為出口擴張,外匯存底快速累積貨幣供給額攀升,通貨膨脹問題浮上檯 面,62年中央銀行首次發行乙種國庫券。劉大中等6院士63年建議成立貨幣市場,主張控制貨幣供給以穩定物價,並促進資金利用的效率化、利率自由化的發 展,並可成為央行調節金融的場所。央行並和財政部聯合推動銀行發行銀行承兌匯票、可轉讓定期存單,鼓勵企業發行商業本票,逐步建立貨幣市場。
64年12月公佈「短期票券交易商管理規則」,由台灣銀行、中國國際商業銀行、交通銀行分別籌備成立中興、國際及中華3家票券金融公司,在票券金融公司開放新設前,3家票券金融公司共組「台北市票券金融事業協會」,可說是票券公會的前身。
81年5月起分二階段開放銀行辦理票券金融業務,第一階段先開放兼營短期票券經紀、自營業務。82年10月公佈「票券商業務管理辦法」,將兼營票券之銀行 與專業的票券金融公司均納入該辦法管理。83年8月修正「票券商業務管理辦法」為「票券商管理辦法」,增列票券金融公司新設的法源。84年開放銀行辦理第 二階段短期票券簽證與承銷業務,並核准票券金融公司開辦政府債券自營與經紀業務,84年修正「票券商管理辦法」,允許票券商擴大營業項目及轉投資。另外, 因應貨幣市場的快速發展,並落實對票券商之監督及管理,90年頒布「票券金融管理法」,貨幣市場業務正式取得法律位階。
84年開放票券金融公司新設,陸續有大中、大眾、宏福、萬通、萬泰、聯邦和玉山等7家新票券金融公司加入,連同3家老票券金融公司,票券公司家數達10 家,跨越商業團體法規定的5家門檻,85年4月8日成立台北市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,並於91年9月併入中華民國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。嗣後又有中信、中 央、大慶、富邦、台新、力華等新票券公司加入,84至87年間,共核准13家票券金融公司新設,高峰期合計有16家專業票券商。
88年宏福票券更名為台灣票券,大眾票券90年併入大眾銀行,91年萬泰票券併入萬泰銀行,中央票券92年更名為華南票券,中興票券於95年6月更名為兆 豐票券,另外95年12月富邦票券、玉山票券分別併入台北富邦銀行、玉山銀行後。97年初力華票券更名合作金庫票券,97年4月、5月中國信託票券、華南 票券亦併入銀行, 99年8月聯邦票券亦併入銀行,而100年1月台新票券亦併入銀行在金融整併政策下,專業經營的票券金融公司僅有8家。
銀行業於91年7月起陸續加入中華民國票券商業同業公會,91年底共57家銀行兼營票券業務。92年世華與國泰合併為國泰世華銀行、中國信託購併萬通銀 行,遠東銀行退會,華泰銀行新加入本會會員。93年法國里昂信貸銀行與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合併。94年富邦與台北銀行完成合併,中興銀行由聯邦銀行概括承 受。95年多倫多道明結束台北分行在台營業退會,農民銀行、交通銀行以及台北商銀均因合併辦理退會。
96年中央信託局併入臺灣銀行、花蓮企銀併入中國信託銀行,新竹國際商業銀行更名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,復華銀行更名為元大銀 行,華僑銀行併入花旗台灣商業銀行。97年金融整併持續進行,上海匯豐銀行概括承受中華銀行,新加坡商星展銀行概括承受寶華銀行會籍更名,渣打國際商銀再 取得美國運通銀行在台分行之全部營業及資產與負債。
99年慶豐商業銀行資產、負債及營業經中央存款保險公司辦理之公開標售,被概括承受程序完成辦理退會。澳商澳洲紐西蘭銀行自99年4月17日起承受荷商荷 蘭銀行在台分行資產、負債及營業,並改名澳商澳盛銀行。99年5月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台分行部分之營業、資產及負債分割予匯豐(台灣)商業銀行。至99年 底統計,兼營票券金融業務之銀行會員為43家。
另自93年10月起陸續有大華證券、元大京華證券、寶來證券、台證綜合證券、富邦綜合證券、建華證券等6家兼營票券金融業務的綜合證券商加入。94年再加 入元富證券、群益證券2家,合計8家證券商兼營票券業務。96年建華證券更名為永豐金證券,元大京華證券與復華證券合併更名為元大證券。97年大華證券、 98年寶來及台證證券申請撤銷執照後退會,至99年底統計兼營票券金融業務之券商會員為5家。
至99年底之票券商統計,有9家專業經營的票券金融公司及43家銀行、5家券商兼營票券金融業務,共57家票券商為本會會員。另外,自97年起增加臺灣集保結算所、金融聯合徵信中心、財金資訊公司3家贊助會員,合計至99年底會員家數共60家。
中華民國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
http://www.tbfa.org.tw/about/about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